第一版主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第一版主网 > 乡间灵异录 > 第41章 沿途传说 祖坟之谜

第41章 沿途传说 祖坟之谜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车子将要出泰城,任思绪恣意飘飞,看眼窗外,前面一处低洼地,也许是本身姓杨的缘故,所以对这里的传说也是在意了一些,这个地方叫做“六郎坟。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@gmail.ㄈòМ 获取”据说这里埋葬着北宋时期的传说人物-----六郎杨延昭。

提到这些不得不从头说起,话说当年宋真宗澶渊之盟后,宋辽迎来了很长的一段和平时期,关于真宗我们不去点评,只说这一年他想向天下人宣扬一下自己的功绩,以显示自己的明君天授,所以带领群臣浩浩荡荡的从开封出发,先去澶州(今濮阳)巡查一番,只是做做样子罢了,再改道泰山举行封禅大典。

此行群臣随从数不胜数,大将军杨延昭自然护其左右,曾与辽国元帅韩昌战场厮杀,酣战三天三夜未分胜负,最后两位英雄了得,却又惺惺相惜,遂以兄弟称之,再加上当时宋辽的和谈结盟,所以两位干脆结为异姓兄弟。虽然是诚心结拜,却又无奈各位其主,自然也都暗自留了一个心眼。两人摆好供品,焚香叩拜,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。此时,为表忠心,各自向天立誓,韩昌说若违誓言,愿叫天箭穿喉。六郎闻罢,也跟着起誓,如若此心不诚,愿死于泰山脚下。

孰知一语成谶,本以为今生中原地区无战祸,应当去不得泰山脚下,但是天意弄人,这次还真得跟随真宗去泰山封禅,自己却又没有把当初的誓言放在心上,直到泰山跟前,顿感身体不适,才忽然记起誓约,却又不信天命,不过终究还是熬不住天道的力量,最后只留最后一口气,拖着松垮的身体,行至大帐外,弯弓搭箭,朝天射去,大喊道:“韩昌兄弟,哥哥先走一步!”随即栽倒在地,一命呜呼。

此时的韩昌元帅本在辽国的大帐饮酒作乐,因与大宋和谈之后无事可做,终日里倒是清闲的狠。或许是帐内香薰烟大,鼻子痒的紧,却又一个喷嚏打不出,难受至极,随即起身走向帐外,抬起头来,看看硕大的太阳,张开大嘴,只等喷嚏一打,浑身舒泰,哪成想天外飞来一只羽箭,整支没喉而入。等到身边护卫反应过来,已然没了气息。

正所谓人可欺,天不可欺,欺天者天诛之,心可欺,道不可欺,欺道者道灭之。

提到宋真宗泰山封禅,难免有很多传说,很多故事,也许当年真的从我家门前过,但是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史料记载了,只知道我们的镇子正是因为其安驾于此才得名——安驾庄。往西南方向三里地,便是当年皇家侍卫驻扎之地——护驾院。

继续往西南方向,沿着以前的官道一直走十里地,有一座山头,名作玉女山。当年真宗封禅回朝行径此地,路遇一红衣女拦路,为显皇帝亲民,特传其问话,竟是山里修行的仙家女子,因山腰一座寺庙,名唤精礼寺,终日里僧人诵经扰其修炼,所以前来请这人间皇帝来劝服一下。

真宗将此事应下,转过身来却又忘了个干干净净。

回朝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三年有余,才忽然想起那山顶的仙女。忙问及宰相寇准,宰相答曰已然办理,令精礼寺举寺上下迁至山脚。真宗却说即使在山脚,保不齐还会扰仙家修行,应让其迁离山体另择良地。这才有了后来山南三里外的寺庙。

再往西南继续走六里路,就到了我们那个小村子——杨家庄。没有什么传说故事,也没有什么民间野谈。自古以来,虽然距离南边汶河不远,却没听说过什么洪灾。虽然名不见经传,却也没摊上过什么天灾人祸,想来这跟村西的那条小龙脉有脱不开的联系,龙脉不显,自然没有神话传说,自然也是出不了什么杰出人才。但是潜龙于此,却又镇的一方平安。

只有自小时候就听老人们念叨的“羊见杨,出霸王。”在我们杨家老林地的山坡下面,有一堆类似羊群的石头,光滑洁白,奇形怪状的,土层上面露着一个个的凸起,老话说每到年三十夜里,他们就会往前移动几分。谁知道土底下是不是埋着整座山呢?等到这群羊走进杨家林,那没个地震什么的,还真不见得能过去。

那时候小,只听老人念叨,也不明就里,每到清明上山祭祖,总会斜眼瞅着这些“羊”。心里盼着你们倒是快点走啊!杨家林就在前面,赶紧走进去,说不定我就是那个霸王了。恨不能在后面拿鞭子抽赶一下他们。可是几十年过去了,他们还在我小时候记忆的那个位置“趴着,”似乎并没有挪动过地方。

现在想来,那些也只不过是一种人们内心的渴望吧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